2023年8月25日,由《中國慈善家》雜志社主辦的“影響力慈善沙龍”在北京舉行。本期沙龍以“賦能還是挑戰:人工智能與慈善影響力”為主題,匯聚了來自科技、公益、學術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共同探討人工智能(AI)技術對公益慈善事業的影響。
在此次沙龍中,敦和基金會秘書長林紅分享了她對技術進步與公益使命的深刻思考。她指出,公益組織不僅要關注AI對現有業務的助力,更要思考技術進步對社會帶來的挑戰,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案。
林紅強調,AI技術對社會結構的沖擊是巨大的。自工業革命以來,教育系統逐漸讓人們變得更加“標準化”,甚至更像機器。如今,AI技術的突破,如ChatGPT等工具,能夠替代標準化的文書工作,釋放了大量勞動力。這雖然是好事,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人們應該如何重新組織,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短期內,很多人可能面臨失業、技能重塑和再就業的壓力,同時也會經歷巨大的心理沖擊。
針對這些可預見的社會性問題,敦和基金會進行了戰略調整。一方面,基金會聚焦于經學研究,探索智慧的源頭,尋找能夠為社會提供精神支持的資源;另一方面,關注中低收入的脆弱人群,從解困和發展兩個維度出發,協同社會力量、企業和政府,幫助他們建立安全網,并發展面向未來的能力。
公益組織的核心價值在于傳遞溫度、點亮人心,讓人更像“人”。在技術變革的時代,公益組織應積極應對社會挑戰,通過智慧與行動為人們提供支持,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此次沙龍,旨在探討AI技術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賦能與挑戰,推動公益組織在技術變革中更好地服務社會。通過跨界對話與思想碰撞,為公益慈善事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