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8日,敦和基金會團隊前往杭州良渚文化村,與良渚文化村社區公益基金會就社區基金會公益運營經驗、社區治理及志愿者激勵機制展開調研與交流。敦和基金會秘書長林紅,高級項目總監汪黎黎、秘書長助理楊燕、項目經理徐國煙,以及良渚社區基金會的趙艷華秘書長、沈毅晗理事長和社區書記徐一峰參與了此次調研。
良渚文化村社區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良渚社區基金會”)成立于2018年,是由 20 位良渚文化村的村民與南都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的社區基金會,服務近2萬名居民,通過開展社區公共設施維護如停車管理、垃圾清理,培養志愿者等項目,探索出一套“規則+情理”的社區治理模式。在志愿者激勵方面,基金會從最初的物資激勵逐步轉向宣傳報道、提供保險、發放紀念品等方式,有效激發了居民參與公益的熱情,形成了良善、給予、利他自利的社區公益氛圍。
敦和基金會秘書長林紅圍繞疫情和經濟下行的環境背景,表達了對于社區基金會發展的思考和期待。社區基金會在必要時可能需要承擔救濟功能,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則應發揮文體教育功能,同時結合疫情帶給居民的影響,可以從心理資本建設角度出發,設計更多合作性強的文化類、體育類項目,增強社區的復原力和韌性。良渚社區基金會在這方面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啟示。
雙方圍繞良渚社區基金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展開進一步交流。良渚社區基金會理事長沈毅晗表示,良渚基金會目前處于發展初期,未來希望逐步擴大影響力,輻射周邊社區,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社區公益的可持續發展。
此次調研為敦和基金會提供了寶貴的社區公益實踐視角,增強了對社區基金會這一載體在開展民生服務上的功能認識。此外,良渚社區基金會的志愿者激勵機制設計、“建設家園,沒有旁觀者”的社區營造理念和方法等均具有較強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