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青海師范大學與北京師范大學聯合舉辦“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跨文化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儀式暨重大項目啟動會”。青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理事長毛學榮,青海師范大學校長、高科院院長史培軍,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北京師范大學跨文化研究院理事長張凱,青海師大副校長董占明出席會議。
會上簽訂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與北京師范大學跨文化研究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金會對青海省青海師范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協議》。與會領導、學者圍繞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的會議主題,分別做了重要講話和發言。
青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毛學榮教授在致辭中指出,高科院與北師大跨文化研究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是北京師范大學對口支援青海師范大學的又一重大成果,標志著雙方的合作關系更加融匯、深入和緊密。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張凱表示,進入“十四五”時期,高科院與北師大跨文化研究院的合作在深化兩校對口支援合作關系上具有重要意義,將實現高科院與北師大跨文化研究院的優勢結合,服務國家和地區的重大文化建設。
敦和基金會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跨文化研究院理事長陳越光先生表示,青海師范大學、高科院與北京師范大學跨文化研究院開展深入合作,體現了當今中國在世界環境中發展是必需保持的開放心態、開放視野、開放技能,這也是跨文化研究的精髓,是開放性合作的拓展。高科院具有多學科優勢、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優勢、注重人與生物圈互相依存的優勢。這三個優勢,正是跨文化研究領域新學科建設中的核心要素。青海師范大學、高科院能夠進入到我國跨文化研究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中,是一件備受鼓舞的事。他希望,三方共同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多民族國家繁榮發展的層面,加強合作,產出成果,發揮作用。
北京師范大學跨文化研究院院長董曉萍教授在發言中著重闡釋北京師范大學跨文化研究院與高科院合作共建“高原絲路跨文化研究”重大項目的理念與目標,指出,在我國建設擁有多民族跨文化相處的歷史經驗和自然與社區和諧布局的跨文化研究理論與方法,是跨文化學建設的必由之路。兩院的戰略合作,要落實到跨文化絲路研究、多民族跨文化青年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切實做好工作,開拓創新,把“大美青海”的跨文化研究書寫成我國跨文化研究與教育事業的核心篇章。
金絲燕教授在巴黎以遠程視頻方式參加會議,認為,跨文化學的新學科的發生地在中國,這是人文學科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今天,跨文化學新學科的基地,從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再伸展到青海師范大學,與高科院合作,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的人文學者在跨國際、跨地域上所做的努力。兩百年后,每一位參與跨文化學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成員,歷史將為他們感到驕傲,他們曾在跨文化新的絲路上鋪下過一顆石子。
北京大學樂黛云先生在會議尾聲階段講話。樂先生指出,我國的跨文化研究事業發端于北京大學,在北京師范大學拓展,向中國傳統人文學科去扎根,近年做出了新成績。這次北師大跨文化研究院與青海師范大學、高科院共建跨文化研究重大項目,增加多民族跨文化研究,具有新的開拓意義。樂先生表示,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國跨文化研究事業向前推進十分欣喜,希望這項事業在與青海師范大學、高科院的合作中發展得更好。